第一次战役后的十余年间,英、法、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逐渐开展,迫切要求向外侵犯扩张,以便寻觅新的商场和质料基地。为了进一步翻开我国的大门,扩展在华殖民特权,咸丰六年(1856)九月十日(10月8日),英国托言“亚罗号”事情,出动戎行侵犯广州,揭开了第2次战役(因其本质是第一次战役的持续和扩展,故称第2次战役,亦称英法联军之役)的前奏。
咸丰七年(1857)十一月(12月),英法组成联军,十一月十四日(12月29日)攻陷广州;八年(1858)四月八日(5月20日)攻陷大沽炮台,通近天津;九年(1859)五月二十五日(6月25日),再次进攻大沽炮台,被守军击溃;十年(1860)七月五日(8月21日),由北塘登陆,攻陷大沽,八日,进占天津;八月,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,侵入北京。第2次战役历时4年,因为清王朝政治上的迂腐反抗,对内公民,对外屈膝求和,因而导致了战役的失利,并与英、法、俄等国签定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公约,大大便当了帝国主义对华经济、政治、文明侵犯,使我国的独立主权又一次遭受严峻损失。
广州失守后,英国侵华军全权专使额尔金、法国侵犯军全权专使葛罗等在香港密议策划,确认联军舰队开往上海,挟制清政府签定新约,若不达意图,便北犯白河口,对清廷施加压力。这一图谋,得到了美俄公使的附和。
威丰八年(1858)正月(2月),英、法、美、俄4国公使别离照会清王朝,其关键是,各国公使驻京,增开商埠,内地自在游历,批改公约等,并要求派全权代表至上海商洽,不然,联军即向白河口进发。清政府回复:英、法、美三国交涉委之于两广总督,俄国交涉委之于黑龙江将军,劝其各归广州和黑龙江商洽。时四国公使集于上海,对清复甚是不满,遂决计带领由香港会合到上海的英舰10余艘、法舰6艘、美舰3艘、俄舰1艘分批北上。不久,咸丰帝接到两江总督何桂清关于四国公使欲赴天津的奏报,但他置之不理,迟迟不取对策。直至二月七日(3月21日),才谕示直隶总督谭廷襄等:“于海口各要隘,泰然自若紧密防备”以防意外。
大沽口是天津的门户,口外15公里有拦江沙一道,称为“口外之险”,大船不能飞行。海口南北两岸有炮台4座(北1南3),仅有守兵700人。二月十二日,谭廷襄奏报大沽防地状况:南北炮台,惟北岸炮台地处要冲,已派人勘察地形,修补兵房衙署。大沽口由副将达年镇守,葛沽、新城有海防同知及葛沽营游击驻守,天津大办团练,以为后备力量。谭廷襄以为,敌军“善于水、而不善于陆,狡猾性成,未必肯舍长就短”因而提出了“设防仍以水陆为主,兼备炮台后陆路的政策。咸丰帝觉得“安置尚属周妥”仅仅提示谭廷襄,英法等来津,“必先投夷文,窥我动态,未必遽行滋扰”,让他设法“羁糜三月初,英法联军开端向海口集结,而咸丰帝却以为,他们“原不过虚声威吓,藉肆要求罢了。
联军抵达海口后,随即进行进攻大沽炮台的各种预备:派出侦查船勘探水深,侦查海口地形:侦查人员扮装登学,侦查炮台设备和清军布置:掠取民船商船,掠取粮食资产:在水边立标打靶,进行临战练习,并鸣枪向清军巡洋哨船寻衅。三月十一日(4月24日),清廷命谭廷襄出省会去津坐镇指挥,令西陵阿亲带骑兵2000骑走密云赴山海关。此刻,大沽口南北两岸清军已调至3200人。
三月十五日(4月28日),谭廷襄与提督张殿元、布政使钱和等,前往大沽口匆急设防。其布置是:谭廷襄率督标各营驻防大沽东、西二村之间之海神庙,张殿元率提标一部防卫北岸炮台,天津总兵达年率镇标及提标大沽协兵防卫南岸炮台,钱炘和总办粮台,洁河道崇厚总理营务处。雇募海船、盐船40余只,于海神庙前搭浮桥一座,以便两岸联络协同作战。两天后,清廷还调派刑部左侍郎国瑞、护军统领珠勒亨、副都统富勒敦泰率京兵2000余人,携炮30门(内有万斤大炮数门)赶赴海口,统归谭廷襄控制。三月十九日后,京兵连续抵达,谭廷襄令国瑞率骑兵500人驻新城以东离海口15里处:令珠勒亨率马步卒1000人、富勒敦泰率火器营500人守海口北岸及新河,均作南北炮台后路接应。此外,还调天津练勇1000人到海口协防。至四月初,清军布置已毕,大沽一带共有兵勇六七千名。
英法等国公使在舰队大部抵达后,开端做交涉活动。咸丰帝令谭廷襄与其商洽,要求英、法、美3国公使回广东,听候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黄宗汉处理,俄使仍到黑龙江等处会办。三月十一日(4月24日),4国公使投递照会,要求派遭可以担任签约的全权大臣在天津或北京商洽。英、法公使竟限令清政府6日内答复其要求,如逾期不复,即采纳军事举动。美俄公使则打出“调解的旗号,从中“斡旋”,软硬兼施,妄图使清政府就范。清政府派仓场侍郎崇纶出头交涉,英法公使以其不是全权大臣为由,回绝会晤。清政府又改派谭廷襄处理,但不委其全权,诸事仍须请旨遵行。英法探知谭廷襄并无全权之分,仍拒往见,声称再展期6天,俟得全权证书时,方可开谈。如此几经交涉,清廷期望彻底失利。英法决计运用武力迫使清廷屈从。
至四月七日(5月19日),连续驶抵大沽口外的英法美等国舰船共30艘。其间:英国舰船和炮艇15艘,炮185门,军力 2052人:法国舰船和炮艇11艘,炮164门,军力600 人;美国舰船3艘,炮 100门,俄国轮船1艘,炮6门。当日晚,联军“斯莱尼号、“复仇者”号等16艘舰艇,载水兵陆战队约2000人,驶人拦江沙内待命举动。美俄舰各1艘相继跟进,为英法联军壮胆助威。在此危殆时刻,清军却一向恪守朝廷“不得先开枪炮”,避免挑起事端的旨令坐等敌寇侵犯。
四月八日(5月20日)上午8时,额尔金和葛罗宣布最终通,要求让4国公使前往天津,并限令清军在两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,不然武力占据。上午10时,联军首要以炮艇6艘分2队开入口内,一起侵犯南北两岸炮台;然后,两支登陆部队别离向南北两岸主张侵犯。其时,两岸4座炮台的防兵已增至3000余人,大炮200余门。北岸炮台由游击沙看元率部防卫;南岸主炮台由总兵达年和游击德魁率部防卫;左炮台由都司讷勒和率部防卫;右炮台由游击陈毅率部防卫。面临敌人的进攻,各台守兵奋起反击。北炮台专击续进之船,南炮台反击邻近敌船,激战约1小时,击沉敌舢板4只,毙敌近百名。法炮艇“霰弹”号遭重创,艇长,11人被打伤。可是,敌舰并进,施放炸炮,口外联军旗舰“斯莱尼号及其它主力舰只的大口径火炮也向炮台炮击。北炮台顶盖被掀掉,守将游击沙春元被炸伤,腹洞肠出阵亡。南炮台炮墙被炸塌,火炮被毁,守兵伤亡甚众。游击陈毅、千总常荣魁、经制外委赵国壁、外委石振冈等相继战殁。11时许,联军两支陆战队乘舢板强行登陆,向炮台挨近。守军冲出炮台,与敌利剑搏斗。合理炮台防兵坚强抗敌与激战之际,谭廷襄、钱炘和等乘轿逃跑,致使士气大挫。后路富勒敦泰、珠勒亨、国瑞等策援戎马,不只不及时声援,反而讹传前军失利,致使丢掉营盘,惊慌败退。炮台守兵单枪匹马,终因敌火激烈,后援不至,全线崩溃。各炮台相继失守,一切火炮、器械全被敌军所获。
此役,大沽清军数倍于敌,接战仅两个多小时,4座炮台悉数落入敌手,防兵原六七千人,过后招集的残兵不过 2000 余名。
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后,随乘胜沿白河上驶,四月十四日(5月26日)驶抵天津城下十八日(30日),四国公使赶到,挟制清廷于天津商洽,声称,如不当即派代表前往天津商洽,就先取天津,再攻北京。咸丰帝以天津通近京城,急派大学士桂良、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,赶赴天津议和。
四月二十一日(6月2日),桂良、花沙纳赶到天津。二十三日,于天津城南3里的海光寺与英使额尔金相见,额尔金以桂良等无全权证书为由,商洽未成。咸丰帝被逼授桂良等全权资历,以开商洽。在商洽中,英法公使以胜利者的姿势各样习难,将其预先拟就的公约拿出,强逼桂良签字。美俄公使则扮演“调解者”的人物,戏弄诡计多端,诱逼清廷就范。经屡次交涉,在英法代表的专横挟制下,桂良等被逼承受了他们的悉数要求,先后于五月十六日和十七日(6月26日和27日)签定了中英《天津公约》和中法《天津公约》。俄美两国,则以“调解有功为托言,用虚假和狡猾手法挟制清政府,先期于五月三日和八日(6月13日和18日),别离签定了《中俄天津公约》和《中美天津公约》(原称《中美合好公约”
《天津公约》的签定,引起了广阔民众和部分爱国官兵的不满。清廷也感到“庄严”遭受严峻危害,力求拯救局势。一方面,要桂良等使用去上海同英法代表商洽互易商货章程之机,以全免进口税为条件,撤销《天津公约》中的一些条款;另一方面,决议加强壮沽口炮台和白河的防护。咸丰帝接收惠亲王绵愉等人主张,遂谕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会同礼部尚书瑞麟(署理直隶总督),前往天津一带加强海口防务。咸丰八年(1858)六月四日(7月14 日),僧格林沁折回天津,会同瑞麟和直隶提督托明阿等亲往海口查勘,决议加强壮沽双港等地设防。一起,奏请清廷从黑龙江、吉林、绥远、直求北部和京城抽调军力前往天津区域,并从头康复直隶海口水师。至次年正月,大沽防务重整安排妥当。
海口方向:经过重修的大沽口炮台,由4座增至6座,各炮台的宽度和厚度均比前有所增加。南岸炮台3座,高自10米至16.67米不等;北岸炮台2座,一高16.67米,一高10米;新建之石头缝炮台作为后路策应。各炮台前均设营盘,炮台周围坚筑堤墙,堤墙之外开挖壕沟,竖立木桩。在海外摆放拦河铁链3道,装备铁戗,安设木,连成巨筏,以便阻拦敌舰。6座炮台安设火炮60门,其间0.60万公斤铜炮2门,万斤铜炮9门,2500 公斤银炮2门,西洋铁炮 23门,整个大沽海口区域共有防兵 4000人,每台守兵约 400 人。
双港区域:双港坐落白河上游,大沽西45公里多,距天津15公里多,河身狭隘,地形较高,便于拦击沿白河上犯之敌。为加强纵深装备,援助大沽和捍卫天津,在该处驻兵6000人,修建炮台13座,安设0.60万公斤以下巨细铜铁炮 81门。从大沽至山海关一线,海口很多,也本着“择要散布”的准则,在北塘海口、丰盈的润河口、乐亭的大清河口和老田沟、昌黎的浪窝口以及山海关内的白塔岭、秦皇岛、小河口等处,别离布置了相应的军力。其间北塘防兵1600人,山海关3000人。别的,天津道府及沿海各县,还招募团练乡勇5万余人作为后备。
布置已当,僧格林沁督饬各营官兵,“摆放部队,演放炮位,紧密设防”,待机歼敌。
咸丰八年(1858)十月(11月),英国录用普鲁斯为驻华公使。九年(1859)二月(3月)英政府训令普鲁斯将“对华事务管理总部由港迁沪,此后视情在北京建立使馆,并回绝清廷或许提出的阻挠公使进京换约的任何妄图。故意使用换约的机遇,从头挑起战役。是年春,僧格林沁得知外国公使固执进京换约,以为必定有战,为承受上年的经验,对朝廷“不先开炮”的指令作了批改。遂向咸丰帝报奏:“傥夷船一二只驶进海口,谨遵训示由地方官派员迎至拦江沙外,与之理论”;“设三五只以上蜂拥而至,是分裂景象已露,自不便专恃羁糜。“似宜以拦江沙内鸡心滩为限,……设竟闯人鸡心滩,势不得不以兵威,只可鼓动将士,奋力截击,开炮轰打。” 如此,即扫除“衅自我开的职责,又避免了贻误战机的覆辙。咸丰帝赞同这一准则,谕令僧格林沁“相机酌办”。
五月六日(6月6日),普鲁斯由香港抵上海,与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等密议,决议率联军北上,再次侵犯大沽,“不吝用武力来翻开白河的大门,并持续向北京行进”。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华若翰也决议随英法公使北上,进京换约。英法联军舰队以英军为主组成,舰船共 21艘,由新任侵华英水兵司令赫布少将带领。其间英舰7艘,炮艇10艘,运输船 2只,载水兵陆战队、工兵队1200余人;法舰和蒸汽供给船各1艘,载水兵陆战队约百人。还有美舰艇3艘,伴随举动。
五月十七日,英水兵上将赫布率舰船4艘驶抵大沽口外先行侦查,派兵船1只,驶人鸡心滩内,随后英军划舢板3只接近西岸炮台调查状况,递送给天津道照会,限3日内将海口妨碍撤除。3天后,僧格林沁派员“剀谕英方回来上海交涉,遭到回绝。二十日,英法美3国公使抵大沽,悉数舰只亦齐集该处。次日,赫布派人催取回函,指令撤除河中妨碍。二十三日,新任真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,令其由北塘海口登陆,进京换约,禁绝随带兵船兵器,不得多带随员。普鲁斯拒收照会,坚持以舰队护卫沿白河上驶进京,骄称“定行接仗,不走北塘”。?时直隶提督史荣椿及大沽协副将龙汝元率炮台全体官兵,“炮台营墙不露一人,各炮门俱有炮帘遮挡,白天不见旗号,夜间不闻更鼓”,不声色地监督着敌舰意向。
二十四日夜,赫布向大沽炮台守军宣布最终通牒,英军遂划舢板先破外层铁戗、铁链等妨碍物,用炸炮轰断拦河铁链2根,大棕缆1根。清军未作反击。二十五日黎明,赫布率舰艇 13艘向海口开进,炮艇停靠离铁戗不远的水面。水兵陆战队换乘从海湾掠取的帆船,待命举动。工兵队配到各炮艇预备履行射击炮洞的使命。完结开进使命后,英舰“负鼠”号带几艘炮艇强行撤除海口铁戗和木栅,拓荒通道。约下午3时许,海口第一道妨碍物被撤除,“负鼠”号导航,旗舰“楀鸟号率其他舰只向横锁海口的铁链进逼,各舰船皆立红旗应战,并开炮向两岸炮台炮击。炮台守军深恶痛绝,全线反击。史荣椿、龙汝元指挥两岸炮台会合火力炮击赫布的旗舰。
交兵不久,旗舰“鸻鸟号中弹,舰长拉桑上尉等多人,赫布身负重伤,改乘“鸬鹚号汽艇持续指挥战役。战至下午4时,敌旗舰“鸻鸟号被击毁,炮舰“茶华”号和“保护”号被击沉,“鸬鹚”号等炮艇数艘停滞,赫布被逼逃到法舰“迪歇拉号上。时美国远东舰队司令达底拿乘快艇前米战区看望赫布,在停靠水城遭守军突击,其伴随(美旗舰“托依旺号副舰长)被打伤,梢公。达底拿气急败坏,遂令“托依旺号开进战区,拖曳停滞炮艇,以便让这些舰艇从头投入战役;还令美国水兵登上英国炮艇,参与作战。下午5时,赫布仍不服输,下达登陆作战的指令。英军勒蒙上校率联军陆战队千余人,乘舢板、帆船20余只,由美舰“托依旺号和联军两艘炮艇拖曳,在海口南岸强行登陆,遭防军鸟枪、抬枪强烈射击,被逼退入邻近苇地荫蔽。到夜间,英军伏地抢进,地上泥泞过膝,枪口泥浆冲寒,非常难堪。清军以火弹喷简御之,排放枪炮杀伤敌人。战至深夜,联军伤亡甚众,总算技穷,残部爬上舰艇,退出战场,再次南撒。
此役,激战1昼夜,以清军取胜联军惨败告终。联军被损坏舰艇10艘(有4艘被击毁或击沉,6艘丧失了战役能力),死伤592人(其间法军14人)。清军计直隶提督史荣、大沽协副将龙汝元等官员弁兵38名阵亡,受伤颇多。炮台设备受细微损坏,防护能力如故。
英法联军在大沽失利后,英国当即叫嚣对我国实施“大规模的报复。咸丰九年(1859)八月,英政府决议再次扩展侵犯战役。与此一起,法国也起了新的战役疯狂。两边决议,持续联合侵华。十月,英法两国政府别离再次录用额尔金,葛罗为特命全权代表。英军陆军中将格兰特和法军陆军中将孟托班分任英法远征军总司令,组成新的侵华联军其间英军约1.8万人,法军约 7000人。
咸丰十年(1860)二月,英法舰队连续抵达上海。闰三月二日(4月22日)占舟山。四月七日(5月27日)英舰艇130余艘连续到青泥(大连)会合。四月十九日(6月8日),法军三四千人侵吞烟台,完结了对渤海湾的封闭。五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三日(7月9日和11日),额尔金和葛罗别离乘军舰赶到青泥室,策划进攻。从清军大沽取胜,到联军第3次北犯渤海湾,时刻近年,清廷既不明英法意向,也不加强防务,只管太平天国革命运动。联军时已封闭渤海,咸丰帝仍以为海口设防缜密联军“未必不存畏忌”,此次再来,“实则以胁和”。因而,谕令僧格林沁、恒福等,“总须以抚局为要”,“不行因海口设防紧密,仍存先战后和之意”,避免“虽图快于现在,而贻患于将来”。僧格林沁相同产生了自豪轻敌心情,以为英法遭此挫折,“非处万全,必不行轻动”,“即便该夷舍命报复,现在阵营培厚加高,布满火炮,各营官兵无不英勇,足资抵挡”。为了让英法等国从北塘登陆进京,竟将北塘守备撤防,而专守大沽。然后,为联军登陆作战造成了待机而动。
六月二日(7月19日),英法公使和联军陆水兵司令等在法旗舰举行作战会议,依据赫布主张和俄使伊格纳切夫供给的关于北塘毫无警戒的情报,决议从北塘登陆。九日(26日),联军舰船 206 艘(其间法舰船 33艘)、1.68万人(其间法军 6300 人)集结于渤海湾海面。十二日完结了对北塘海口的侦查和登陆地址的挑选。
六月十五日(8月1日)晨,联军建议进攻。格兰特和孟托班率舰艇30余艘,陆战队5000人,驶抵北塘口,用小轮船拔除海口巨桩数百根,随后趁该处守备空无,顺畅登陆,并占据北塘镇。接着,后续部队相继登陆。在此紧要关头,僧格林沁“饬派骑兵遥为屯扎”且“不得先行迎击”,致使坐失战机。咸丰帝得知战况,实感事态严峻,遂急令恒福筹办议和。二十一日,恒福照会额尔金约期商洽,遭到回绝。二十六日黎明,联军万余人分左右两翼进击,左路攻军粮城,右路攻新河。上午9时,驻新河清军骑兵 2000人主动反击,妄图将敌军右翼部队驱至新河东北沼泽地带,聚而歼之。联军派出陆战队 700人在强壮炮火保护下迎战。清军见敌初出战军力不多,便奋力冲击。随即联军调整布置,以步卒合围清军骑兵,以骑兵为预备队。清军骑兵陷入重围,伤亡惨重,只得包围,联军乘胜追击西陵阿由营城率骑兵 2500人救援,战局未能拯救,联军占据新河。
六月二十八日(8月14日)展4时,联军进攻塘沽。时塘沽由副督统克兴阿、侍郎文祥率部驻守,连同由新河撒退的骑兵,约3000人。6时,联军开拔塘沾近郊。停靠在白河上的清军水师开炮拒敌。炮战约半小时,水师力不能支,被逼撒走。7时半,联军向塘沽主张总攻,守军奋力反抗,激战2小时伤亡甚众,被逼退至大活北岸炮台。塘沽遂为联军占据。
新河、塘沽失守后,大沽北岸炮台的侧后彻底暴露在敌军面前。时联军舰队集结于大沽海口,预备与通近北岸炮台的陆战队水陆协同,攻取大沽。这时清廷对捍卫海口已无决计。僧格林沁称“能否看守,实无掌握”。咸丰帝非但不严令僧格林沁据守,还谕其保命逃跑。谕旨称:“全国底子不在海口,真实京师。若稍有挫失,总须带兵退守津郡,设法迎头自北而南截剿,万不行寄身命于炮台。Φ还谕令恒福等照会英法公使,要求息兵议和。遂派西宁就事大臣文俊比及北塘,与英法交涉,并表明迎候公使“进京换约,以期永敦和洽”,英法在军事上获得优势,情绪更加霸道,商洽遭回绝。
七月二日(8月18日),联军占据小梁子。五日晨5时会合一切炮火,猛轰大沽北岸炮台。新任直隶提督乐善率守军坚强拒敌。8时许,炮台弹药库连续起火,炮战中止。联军万余人分左(英军)右(法军)两翼,向石头缝炮台主张冲击。9时许,炮台被炸,乐善阵亡守军大部献身,北岸3个炮台相继凹陷。此刻,清军伤亡已近千人,联军死伤400余人僧格林沁见北岸炮台失守,以为南岸炮台万难守御,遂竖起白旗,撒退戎行。六日,逃到天津。旋即,恒福把炮台和悉数军用物资弃留敌军,亦逃往天津。
大沽失守,天津守门洞开。联军河而上,清军抛弃双港要隘,联军长驱直人,抵达天津东门外10余里的土城。清军风而逃,再弃天津,退至通州。七月八日,联军未费一枪一弹就占据了天津城。
天津凹陷,清廷急于求和。派大学士桂良和直隶总督恒福为钦差大臣,到天津向英法侵犯者乞和。自七月十七日(9月2日)起,与英法代表巴夏礼等举行了一系列的商洽和触摸。英法提出,公使换约各带兵四五百名进京;开天津为互易商货口岸;向英法赔款白银各100万两等条件。桂良悉数答应,但为咸丰帝回绝,桂良遵旨不敢践约签字。天津商洽决裂,联军决计北上侵犯北京。
七月二十五日(9月10日),联军3000余人,自天津向通州方向进发,二十八日,先头部队抵达河西务。起先,咸丰帝情绪坚决,令军机大臣调兵前往通州,表明要欲往亲征,与英法决战。但当得知英法公使坚欲带兵赴通州音讯后,“决战决计不坚定。急派怡亲王载垣、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,赴天津议和。载垣、穆荫连续照会英法公使,先则要求联军退回天津,接着进行商洽,继则恳求联军止于河西务,商洽可在通州进行。额尔金等为争夺时刻,弥补军用物资,做好进军北京的预备,表明赞同在通州商洽。二十九日午,英法代表巴夏礼和威妥玛到通州。载垣、穆荫等与巴、威商洽8小时,午夜方散。两边协议:联军在张家湾南5里处屯扎,额尔金带兵1000人到通州签约,然后到北京换约。之后,巴夏礼等大体无赖,反复无常,又提出英使进京换约时须觐见皇帝,亲递国书,以及清军从张家湾悉数撤走等无理要求。八月三日(9月17日),通州商洽再次决裂,战事复兴。
八月四日(9月18日),联军先头部队自河西务跳过马头,推动到张家湾邻近。载垣遵旨知照僧格林沁将巴夏礼等39人扣押进京,并枕戈待旦,预备迎敌。其布置是:僧格林沁的督师行营设于通州与张家湾之间的郭家坟,其亲率的马步卒1.7万人,驻守于张家湾、八里桥一线,其使命是看守赴通州及京师广渠门(今建国门)之大路;副都统格绷额督带骑兵3000人驻于张家湾之东、南双面:署直求提督成保率兵4000人防卫通州:礼部尚书瑞麟统京营万人、副都统伊勒东阿督带马步队4000人防卫八里桥,兼为僧军后援:僧格林沁还派副都统克兴阿统带察哈尔骑兵1000防卫张家湾西南之马驹桥:又令总管那马善统带察哈尔骑兵1000人,防卫马驹桥东南之采育,防敌从马头直接西进,绕道趋京。别的,副都统胜保率京营 5000人驻齐化门(今朝阳门)以东定福庄,以作僧、瑞两军后援,捍卫京师。布置已当,严阵待敌。
当日午,联军向张家湾阵地主张侵犯。僧格林沁挥军反抗,给敌以严重杀伤。僧格林沁欲调骑兵抄袭,时联军炮队忽然发射火箭数百枚,清军情势紊乱,马步卒自相蹂躏,纷繁撒退。僧格林沁率部退守八里桥,通州防兵也匆忙随僧撤走。联军占据张家湾,并乘胜追击,一举占据郭家坟和通州城。
七日4时,联军向八里桥推动,时八里桥会合清军3万余人,使用周围森林灌木构筑战墇土垒。上午7时,联军总指挥孟托班(因这次作战以法军为主,故由孟托班任总指挥兵分东、西、南3路,对八里桥主张侵犯。东路为雅曼指挥的法军第1旅;西路为格兰特直接指挥的英军;南路为科林诺指挥的法军第2旅,背负主攻八里桥的使命。
为迎击联军进攻,僧格林沁和瑞麟商定,骑兵首要反击,步队在灌木林和壕沟荫蔽,待机歼敌;由定福庄移至八里桥的胜保所部迎击南路联军,瑞麟部迎击东路,僧部迎击西路战役打响后,清军骑兵当即冲上前去,妄图冲乱和制裂敌人战役队形。激战时许,毙伤敌军千余人。后遭据壕作战的联军步卒和炮兵会合射击,清军骑兵伤亡严重,被逼退避。随后,南路法军第2旅齐炮炮击八里桥,其前卫两连冲至桥边,守桥清军与其打开肉搏,两边伤亡甚众,后因胜保中弹受伤,遂率军退至定福庄。法军追至,胜保率军逃往北京。僧格林沁与西路英军激战至上午9时,西路英军分兵一路向于家卫(今于家围)进攻,妄图抄袭僧军后路,僧格林沁“自乘骡车,撒队而逃”,致使军心不坚定,纷繁退至齐化门以东的皇木厂。瑞麟部则“于未阵之前,先已溃散致使法军第1旅顺畅进军,并协同第2旅占据八里桥。正午时分,联军中止行进,因伤亡耗费过重,在通州休整半月,待援补给。
张家湾、八里桥之战胜,京城大震。八月八日(9月20日),咸丰帝逃往热河,改任其六弟恭亲王奕沂为钦差大臣,留守北京“督办和局”,并谕僧格林沁竖立白旗,知照英法停兵待抚。奕诉“畏夷如虎”遂向英法屈膝求和。他照会英法公使,要求停火商洽,联军赞同和谈,意在争夺休整时刻,借以做好进攻预备。因而,商洽近半月,不得成果。
八月二十一日(10月5日),联军开端向北京城主张进攻。其先头部队进至安定门德胜门邻近。次日,联军近千人抄至德胜门土郊外。僧、瑞两部好像草木惊心,“骑兵则望影而逃,步队也闻风而窜,以逆夷如人无人之境。联军由黄寺、黑寺直趋西北,进攻圆明园。时坐镇圆明园的奕诉、桂良等匆促逃平常辛店(今长辛店),僧、瑞两军向京城西南溃逃,守园步军2000人也随逃一空。联军进入圆明园,大举掠取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,并放火燃烧殿宇和邻近民房。
英法乘战胜之威照会清廷,限令于八月二十九日(10月13日)正午将安定门交由联军看守,不然即行攻城。城内清臣不敢违背,按期开门拼盗。英法联军安定进入北京外城。之后,联军于安定门城墙上布设大炮,对准内城和紫禁城。九月五日,联军再次闯进圆明园,一切文物瑰宝,洗劫一空。为毁罪证,竟把这座绚丽宫苑放火焚毁,各种精巧修建化为灰烬。这以后,又在万寿山、玉泉山、香山等处大举掠劫,许多名胜修建被焚毁。先一日,英法照会奕诉,要求十日签字换约,并托言俘虏问题勒索“恤银50万两(英国30万两,法国 20万两),九日,清廷如数交给。
九月十一、十二日(10月24日、25日),清廷彻底屈从于英、法的武力震慑,别离与英法签定了中英《北京公约》和中法《北京公约》。中英、中法《天津公约》赞同书亦一起交换。经过《北京公约》,英、法从我国攫取了更多的殖民特权后,便于九月二十七日先后将戎行撤出北京,完毕了第2次战役。
之后,沙俄政府再次托言“说和有功,强逼清廷于十月二日(11月14日),与之签定了中俄《北京公约》,不只迫使清王朝承认了《瑗珲公约》的内容,并且把《瑷珲公约》规则的由中俄“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约 40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割归俄国,并强行规则了西段中俄鸿沟的走向。美国公使因国内迸发南北战役,被召回国,虽未及浑水摸鱼,但过后托言“利益均占条款,照样掠取了许多新的殖民特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