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8日上午9:00,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市水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毕兴全,市应急局副局长、党组成员董辉,市气象局纪检组组长、新闻发言人宋华丽,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谭益成,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刘建光介绍我市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情况。
今年以来,全市累计降水量972.0毫米,较去年同期偏多35.5%,较多年同期偏多39.2%。其中,汛期全市累计降水量675.3毫米,较去年同期偏多25.9%,较多年同期偏多25.3%。今年汛期有效降雨共47天,其中6场达到暴雨级别的降雨过程,强度大、维持的时间长、覆盖范围广,如7月2日至4日,全市平均降水量101毫米;7月20日、22日、23日,8月20日、21日发生5场连续降雨,达到大到暴雨级别;9月17日威海市区发生短时强降雨,4个雨量站3小时降雨量均超过75毫米。
今年我市的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复杂,特别是主汛期累计雨量大、持续降水时间长、致灾风险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市防指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防汛抗洪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严格落实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,牢固树立“抓防汛就是保发展”意识,把“两个坚持、三个转变”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落到实处,防指成员单位密切配合、通力合作,有力、有序、有效应对多次大范围降水过程。
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“1+3”防汛指挥架构,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类责任制,市级由市长任指挥,分管应急、水务、住建工作的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,出现雨情、险情后集中调度、部署,实现了市县两级防指规范化、省市县镇四级会商可视化,形成覆盖城乡全域的防汛工作格局。全市共落实水库度汛行政、技术、巡查“三个责任人”589名,202个山洪危险村、166个水库威胁村、70个低洼易涝村、15处城市易涝点、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建立专人巡查制度,确保责任落实到位、人员值守到位、防范措施到位。
每逢强降雨过程,市防指都及时召开调度会商会议,研判雨情汛情发展的新趋势,针对性部署防范措施。教育、公安、自然资源、住建、交通运输、水务、农业农村、海洋发展、文化旅游、应急管理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,聚焦防洪工程、低洼易涝区、旅游景区和人员转移避险等关键环节,开展排查治理,大大降低了洪涝灾害风险。各级各部门共派出检查组149组次,查改各类问题近300个。另外,通过狠抓预案预演,修编镇级及以上防汛应急预案57个,制定353座水库、202个山洪灾害村和31条骨干河道度汛预案,开展各类演练200余次,确保关键时刻防汛队伍“拉得出、打得赢”。
今年,市防指建立了全环节水利工程调度制度。市水务、应急、水文、气象等部门通过应急会商联动机制,推进雨水情信息、实时监测信息和预警预报信息共享互通,为科学精准调度创造了条件。汛期全市14座大中型水库先后调蓄泄洪,182座小型水库先后溢洪,通过科学分析、精准把控,全市有效拦洪泄洪约3.7亿立方米,大中型水库、骨干河道无一出险,全市无一人因洪涝灾害死亡。
当前,全市各类水库蓄水5.22亿立方米,蓄水充足。其中,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4.1亿立方米,比多年同期多蓄2.0亿立方米,汛期大中型水库共增蓄0.83亿立方米;337座小型水库总蓄水1.12亿立方米;7~8成的小型水库、塘坝蓄水位达到或接近兴利水位,再次取得防洪与蓄水双胜利。
防汛工作首先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,从始至终坚持这一原则,树牢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统筹做好兴利蓄水和防洪排涝工作。在主汛期结束前,以战时思维、战时标准、战时状态、战时纪律抓实抓细防汛各项工作,强化预泄调度,科学精准施策,严守汛限水位这条红线,宁可保守一点,也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;到了汛末,防汛压力减小,市防指强化气象、水文、水务等多部门联合会商,精准做好预测预报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充分的发挥水利工程拦蓄作用,科学增蓄水资源,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强水保障。截至目前,今年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又接近历史最高水量,能够充分保障城镇和乡村居民供水及工农业用水需求。
市住建局针对今年降雨频繁、极端天气突发、短时、局地等特点,全力做好应对工作。结合城市防汛工作实际和往年工作经验,多措并举,积极备战城市防汛。
压实城市防汛工作责任。树立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落实城市防汛主体责任,锚定人员不伤亡、道路不积水、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完善组织人员架构。根据人员变动情况,对各区市防指人员进行更新,明确城区重点路段、易积水区域防汛责任人等,确保防汛组织到位、人员到位、责任到位。
加强人员物资保障。全市共储备砂、石料6.8万余方,锨、镐等防汛工具7400余把,编织袋、麻袋、草袋总计16.68万条,大型移动排涝泵车8台(1000m³/h),各类挖掘机、装载机、抽水机、发电机等120余台,配备了240支6670人的城市防汛应急队伍。
强化基础设施隐患排查。从4月份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检查106组339人次,检查885处,查出隐患问题147个,均已整改完毕。
举行城市防汛应急演练。联合环翠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开展城市防汛应急演练,涵盖指挥决策、研判会商、应急响应、抢险救援等环节,检验市区横向协同、纵向联动的防汛处置全过程。
加快国债项目建设。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支持鼓励发展的领域,争取乳山市城区排水防涝综合治理项目、经开区排水管道升级改造工程等8个中央增发国债城市排水防涝项目。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,正抢抓进度、有序推进。
推进运管服平台建设。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、易涝积水点布设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,加快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的智慧化改造。
着力重点部位防控。在对重点低洼地带,提前预置力量,配备大功率移动排涝泵车,根据雨情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抢排。强化与交警部门等部门的协调联动,及时采取警示隔离、交通封闭等措施。
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。做好市政公用设施及相关设备汛期防护,防范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市政公用设施的损害。
防范雨后次生灾害。开展雨后隐患排查工作,重点针对辖区道路塌陷、城郊山体边坡裂隙、泥沙滑落及截洪沟淤积等情况做全面排查,严防次生灾害发生。在城市市政公用区域加装防坠网28597个,守护群众“脚底下的安全”。
★防汛指挥体系调整后,市应急局作为“救”的牵头部门,在救援准备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?
市应急局靠前一步,狠抓抢险救援能力提升,紧盯隐患排查整治,统筹行业领域防汛安全,牢牢守住汛期安全底线。
统筹救援力量,做好抢险救灾准备。持续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。统筹我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32支1300余人,社会救援队伍12支728人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;申请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(510万元),采购冲锋舟艇,应急照明灯组,柴油发电机,无人机及应急指挥通讯设备、救生衣、编织袋、雨衣雨鞋等物资,逐步提升基层防洪抢险能力。储存被服类、安置类、装具类、其他类4个大类救灾物资41.73万余件,市、区(市)两级分别达到可保障4万人、0.5万人基本生活救灾物资储备的国家标准,做好各类物资的补充和更新,确保救灾保障能力。
加强部门联动,快速应对突发险情。坚持靠前一步,与气象、水文、水务、住建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,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,汛期发布各类预警提醒信息67000余人次。组织农业、自然资源、文旅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,对察觉缺陷建立台账,杜绝带病入汛。强化与周边地市工作联系,组织召开胶东地区防汛抗旱协调联动会商会议,共享雨情、水情、工情等信息,协同处置应对区域性洪涝、提升防范和应对重大洪涝灾害的能力。6月21日在荣成市开展防汛实战演练,全方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。9月16日,快速高效组织实施了环翠区人防路附近群众遇险救援处置,成功营救所有被困人员。
抓实分管行业领域防汛措施。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装置和管道的防爆、防雷、防静电、防泄漏等工作,雷雨天气,油、气储罐停止装卸。督促忌水危险化学涉及企业,采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防水、防潮、降温措施。我市7处露天矿山、3处地下矿山、2座尾矿库均严格执行“逢暴雨天气停产撤人”规定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。市应急局与矿山企业建立点对点预警调度机制,今年以来,矿山采取停产撤人措施42家次,撤出作业人员1321人次,对矿区易涝风险点现场巡查70余次,确保全市矿山安全度汛。
★2024年威海夏季气候概况怎样?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明显偏热?未来气候趋势如何?
2024年夏季威海市气候概况为:降水偏多,气温偏高。夏季共出现6次大范围暴雨过程,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,呈现西多东少,北多南少的特点。全市平均气温25.5℃,较常年偏高1.6℃,较上年同期偏高0.5℃,为历史第一高值。高温日数为4日,较常年偏多2日。根据《中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蓝皮书(2024)》显示: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。气候变暖的速率在增加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(暴雨、暴雪、强对流、台风等)多发频发。市气象局会继续做好灾害天气监测与服务,按照递进式气象服务发布要求,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。
10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39.6mm,较常年同期偏多110.0mm,较去年同期偏多134.6mm。月平均气温15.5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0.4℃,较去年同期偏低2.0℃。
预计11月下旬有一次冷空气过程,全市平均降水量10~13毫米,较常年偏多;平均气温6.0~7.0℃,较常年略偏高。预计今年冬季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,气温略偏高。
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降水量972.0mm,较多年同期偏多39.2%。汛期全市累计降水量675.3mm,较多年同期偏多25.3%。汛期达到暴雨级别的降水场次共有6场,其中最大的一场发生在 7月2日至4日,全市平均降水量101mm。今年全市降水空间分布总体较为均匀,未出现明显旱情。
目前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4.1亿立方,较多年同期偏多78.7%,其中:大型水库2.44亿立方,中型水库1.56亿立方。市区水源地蓄水量2.10亿立方,较多年同期偏多90.5%。
今年以来,全市水文系统深入贯彻习关于防汛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严格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充分的发挥专业优势,切实提升“四预”能力,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有力支撑。
提早准备。汛前,印发《威海市水文中心2024年汛期特别工作制度》,全面落实防汛责任、细化措施。对各类水文监测设施进行集中巡检维修,维护雨量站、水位站200余处。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,组织并且开展水库、河道暴雨洪水模拟推演,各级防汛演练10余次。组织3个督查组开展防汛隐患大排查,建立整改清单,实行闭环管理。
精准测报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通过感知终端实时监视雨情、水情,及时做好水雨情信息的收集、分析、上报工作。汛期,共收集报送各类雨水情信息28万条,发送预报预警短信7万人次。配合市防指研判会商16次。向市委、市政府、市防指、水利防指提供雨水情信息60余期,为米山水库、龙角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做出滚动洪水预报16次,预报精度均达到良好以上。
迅速响应。入汛以来,出动应急监测队伍60余人次,对4处国家基本水文站及14处中小河流水文站共实测流量334次,抢测洪峰80余次,在第一时间收集关键水文数据,为各级防汛部门防汛调度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水文服务,确保度汛安全。